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anting yeh

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

已更新:2022年2月11日



先和各位把麻複習一下,神經元連結代表是某種能力的表現。


譬如「說話」的能力,就必須透過聽覺、視覺、動覺、語言理解等區塊共同連結合作,才能讓一個人說話。這些區域連結的越緊密,就代表能力越好。而這個連結的網絡在2-3歲到達高峰,接著就會把不需要的連結消滅


譬如說,中文沒有「打舌音」,所以很少台灣人會打舌,西方國家沒有蹲式廁所,所以長大後不會亞洲蹲。


但,你們有發現嗎?還是有人後天學會打舌音,還是有外國人靠訓練肌肉學會亞洲蹲,就代表……雖然大腦的連結在3歲後長的很緩慢,但還是會長喔!只是,大人的學習時間會長~長~長很多。而且,就連完全砍掉的腦中連結,都有可能透過「大腦復建」慢慢慢慢慢慢長回來,這是在腦傷病人的研究中發現。


所以,其實把麻不用太擔心,從小沒有學某些才藝,將來就不會啦!只是時間成本不一樣而已



那,回到問題……

專業性可不可以在嬰幼兒時培養呢?


答案是.... 在相關領域,是可以的! 但無法確定是不是一定這麼準確吻合你的專業期待喔~ (eg.,你期待他是小提琴家,他可能會變成鋼琴師)


在早期幼兒時期,如果想要培養未來的專業能力,需要使用符合他們發展(心理、生理、肢體)的方式。譬如說,你很想要將你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高手,但是2-3歲小孩的小肌肉控制能力 還無法那麼精準按到對應的琴弦,如果因為想要早點讓他學這個技能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挫折或是負面印象,這樣會讓孩子更不願意學習。


所以,在2-3歲比較適合的方式是,帶領孩子去聽音樂、接觸很多小提琴樂手、培養孩子音層辨識能力等等,這種沒有壓迫式又開心的接觸,會無形中在大腦產生將負責音高、音色、節拍等神經元連結,這樣日後學習音樂時,孩子就有更好的音樂辨識能力,這就是能幫助他未來學好音樂的方式。


聽到這邊你應該會想到你週遭朋友有些人音感很差(謎:音痴),很有可能就是,在他小時候,他的大腦認為這個能力不重要,就直接砍斷這條道路連結了但他們還是能靠後天努力積極學習啦!!!! (如果是大腦本身有缺陷者不在此次討論範圍喔)


就如同腦媽之前說的,大腦的發展就像是蓋房子一樣,而父母在這個階段能提供的就是建材,譬如說,父母可能提供了木材、磚頭、大理石、花崗岩等等,但在孩子面前最常使用木頭,那麼長大之後孩子的確會對木頭的使用比較清楚,但如果未來想要多鑽研磚頭、大理石、花崗岩的使用,也會較容易上手(因為在小時候已經有一些連結了)。到孩子長到青少年以後,經歷過一定的成長、肢體的成熟、和了解自己喜好後,發現他原來喜歡的是用磁磚,那他也是能很快學會,因為這些背景知識是可以互通的


所以,回到我一開始的學音樂的例子,爸媽在孩子小時候多給他音樂刺激,的確是會讓他日後對音樂產生興趣,可能會成為他的專業,但是孩子可能不見得會變成小提琴家,他可能會成為很厲害的吉他手、鼓手或歌手等等,這都需要看他在成長的道路中,受到什麼其他的影響而決定。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小時候的關鍵期間已經給他很多材料了,而這個就是豐富他未來選擇道路中最重要的關鍵!因此也不用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想說,「他未來一定要當總統、他一定要變成小說家!」只要多給他相關領域的刺激,就是提供他未來選項的籌碼,最後變成什麼專家,還是要靠他自己唷!


總之咧,在孩子小的時候多給他不一樣的刺激,而且還是需要激起他興趣 (簡單來說就是要夠好玩啦),然後最好是父母能一起陪同,這樣他的大腦才會認為「欸,這個是生活需要的東西」,大腦就不會大大砍斷這條道路,就會開始建立連結;即便只有一些接觸,只要大腦還保有一些連結,長大後再學習相關領域,都會比較快喔~


那麼,該在什麼時候提供什麼專業領域的刺激咧, 請見下面連結囉~

相關文章:《早期大腦的關鍵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