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腦媽有聊到《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有興趣的拔媽可以往下滑滑,文末附上連結喔~),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每項能力的關鍵期吧!
什麼是關鍵期?
我們來想想日本的朋友,是不是他們很難發出/r/與/l/的聲音,其實在他們的大腦裡,也很難區辨這兩個聲音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日文的環境裡面,並沒有這兩種聲音的區別,因此在孩子約10個月時,大腦就覺得分辨這個音素的技能不重要,就把他給刪了!
在著名的視覺實驗裡面,Hubel和Wiesel博士將剛出生的小貓單眼蒙蔽,等到貓六個月大時,再把單眼蒙蔽的眼睛打開,但小貓的視覺已經大受影響,明明視覺功能完善的眼睛卻看不到,原來是大腦阻斷了這條路,因為大腦以為這隻眼睛不需要視覺的刺激。
在心理學裡,我們認為在這個期間,必須要好好把握,否則一旦大腦認為不重要,日後也很難將這條路接回來,因此稱為「關鍵期」!
但大腦,也不是三頭六臂,所以並不會在每個領域都設置一樣的關鍵期,各位拔媽可以來看看腦媽重製的圖。我們以兩歲為一個切點(這又可以回應腦媽先前說2-3歲是大腦很關鍵的時期)
兩歲之前(迅速削弱):
1. 聽覺 2. 視覺 3. 慣性回應方式 4. 情緒控制 這四項能力,就是在2歲以前大概就定下基礎了!而且這四項都屬於比較低階層(也就是小孩一開始發展的腦區),所以在這個年紀之前,沒有讓孩子去碰到這些能力,就要趕緊在4歲前提供足夠的刺激。
兩歲(緩慢削弱) 1. 語言 2. 符號運用
三歲高峰(之後緩慢削弱) 1. 數字 2. 同儕社交 緩慢削弱的部分都比較屬於高功能的認知能力,譬如語言、數字、社交,這些能力也都是需要奠基在低階層的基礎上面,例如:你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強,勢必聽覺與視覺不能有問題;如希望孩子的社交能力強,那他也一定要有好的情緒控制與正當的慣性回應。 雖然這些能力的敏感度是慢慢削弱,但他仍然有個最好的接觸時間點,那就是2-3歲!當然,不是要父母在這個時機點就給孩子念微積分,而是讓他多接觸有趣的數學、科學實驗、或多一點語言刺激,讓孩子的大腦產生連結,大腦就不會認為這個東西不重要,就疏於發展囉~ 相關連結:《是否能在嬰兒時期打造專業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