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wanting yeh

這麼多的戒尿布方法,哪種比較有科學根據呢?(下)

已更新:2022年1月12日


腦媽上一篇提到兩種不同的戒尿布方法(複習請往這邊→《這麼多不同的戒尿布方法,哪種比較有科學根據呢?》),接著我們再看看其他方法,讓各位把麻能選擇最適合你們家的戒尿布方法!


三、以家長為中心(parent-led)漸進式戒尿布法

Schmidt小兒科教授(2004)融合一天內戒尿布法的「家長為中心」與兒童為中心的「漸進式」,發展出一套「以家長為中心漸進式」戒尿布法。

  • l 中心思想:在正式戒尿布時,需要請家長籌備一段時間幫助孩子正式進入主題,譬如:帶孩子去挑選小便桶、帶孩子挑選小內褲,將小便桶擺在孩子最常待的空間,接著鼓勵孩子在小便桶上玩(完裝玩也沒關係),讓孩子與小便桶相處得很自在後再進行戒尿布訓練。

  • l 開始訓練時間(幼兒年紀):18-24個月

  • l 平均日間戒尿布時間: 2-6個月

  • l 如何判斷可以開始訓練:

  1. 可以自行走路、坐直

  2. 清楚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想上廁所

  3. 有能力hold住尿尿或便便幾秒鐘或幾分鐘

  4. 知道小便桶或廁所是做什麼用的,而且對它們產生興趣

  5. 喜歡配合父母,而且會遵從簡單的指令

  • l 訓練方式:

  1. 先從練習開始:讓小朋友穿得越簡單越好(如果天氣溫暖,可以只穿尿布),接著家長需要觀察孩子上廁所的肢體反應(譬如臉會皺在一起、身體蠕動、想拉布布等),當有這些反應後鼓勵孩子去坐小便桶並移除尿布,讓寶貝看便便和尿尿跑進小便桶裡。如果寶貝做對了,給予獎勵(可以是非物質的擁抱或是物質的餅乾或貼紙);如果寶貝突然不想尿了,那就在小便桶上待5分鐘,就結束這個練習階段。在練習階段,如果孩子想終止練習,就對寶貝說「你做得很好喔」,不需要強硬練習。

  2. 只穿乾淨的布布:如果孩子不小心尿出來,要盡快換乾淨的布布,需要讓寶貝覺得屁屁只能是乾爽的。

  3.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動物都會需要上廁所。

  4. 讓換尿布變成很平淡無趣的事情,如果換尿布太有趣,會讓孩子拖延練習戒尿布的時間。

  5. 讓寶貝看到家人上廁所的時候都是「坐著」,不要站著,會讓孩子錯亂。

  6. 如果家長無法察覺到寶貝要尿尿的表情,建議可以給寶寶大量喝水,病等約45分鐘;如果無法察覺寶貝便便的表情,建議可以給寶貝吃一個大餐,或是便便完後等約24個小時。

  7. 接著可以開始練習不穿布布,直接在尿盆上上廁所。

  8. 一天練習的次數不需要太多,不然可能會引起寶貝的反感,每天持續練習,直到寶貝可以自己想上廁所跑去小便桶連續超過10次以上,就可以讓他穿自己挑的小褲褲。記得小褲褲要挑大號一點,因為我們還是希望孩子能自行穿脫容易。如果過夜或是旅行,都可以再換回尿布喔~

  9. 如果孩子練習的階段停留太久(超過6個月),建議可以再執行「光屁屁法」。

四、光屁屁練習法

  • l 中心思想:Schmidt小兒科教授認為,如果孩子對小便盆已經很熟悉了,但還不願意完全使用小便盆,那「光屁屁」法就是加速成功的最後秘訣~

  • l 開始訓練時間(幼兒年紀):30個月,且須要先經過前種(三)方式練習。

  • l 平均日間戒尿布時間: 1天-好幾天

  • l 訓練方式:

  1. 至少預留一天6個小時的時間,或連續好幾天的1-2個小時的時間。

  2. 在家裡準備很多小便盆:你的寶貝可能要「看到」小便盆,才會記得要去那邊上廁所。

  3. 鼓勵喝很多水,提供上廁所的機會。

  4. 讓寶貝光著屁屁玩耍。

  5. 陪在孩子的身邊,但不需要叫他去尿盆上,讓寶貝自己理解該如何面對尿尿和便便。遇到意外時,父母只要幫忙清潔,但不需要給予任何「指導」,只要保持心情愉悅就好。


五、嬰兒戒尿布法

  • l 中心思想:此種方法不太像是傳統的戒尿布法,而是讓家長「回應」孩子身體的聲音。這類的方法源自於中國、印度、非洲、南美洲、中美洲等地區,相關的研究較少。從2005年開始北美開始宣傳此種方式,主要原意是可以減少尿布開銷、更少尿布消耗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建立更穩固的親子依附

  • l 開始訓練時間(幼兒年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Early elimination toilet training method 這個方法建議從出生開始,不過有些建議等到3-6個月開始執行。第二個階段:self-initiated potty training需要等小孩會坐直才可以實行。

  • l 訓練方式:

第一階段(出生-6個月):家長必須要學會認識嬰兒想上廁所的身體表情(譬如說身體會開始扭來扭去),然後再把嬰兒帶到水槽或小馬桶解放,當孩子上廁所的時候,家長可以搭配一些聲音,讓嬰兒與聲音做連結(有點像是巴夫洛夫的狗),做對的時候給予獎勵(但在1歲前,做錯時不給予處罰),下次孩子聽到聲音就會連結到想尿尿(不過小兒科醫生認為小孩需要等到2歲才能真正控制膀胱)。

第二個階段(會坐直後)

  1. 將尿盆放在小孩看得到的地方,教導小孩將自己身體訊息與用尿盆做連接,當家長覺得孩子需要上廁所時,就拍拍尿盆。當寶貝發生意外的時候,家長需不帶有情緒進行清理,至少要經歷18次坐在尿盆的經驗或連續8-10天沒發生意外就進階到下個步驟。

  2. 將尿盆放在離小孩約30公分的地方,當小朋友想尿尿,教導小孩自己拍拍尿盆,爸媽在幫助寶貝抱到尿盆上尿尿,成功率至少要連續四天高達50%以上,且意外尿尿要小於10%,才能進行到下個步驟。

  3. 將尿盆放遠一點(根據寶貝的爬行能力),看小朋友是否也可以做到拍尿盆的行為,訓練需要成功持續15天,或是高於80%的成功率才算是成功。


六、制約法戒尿布(operant conditioning)

此種方式最為傳統,並走制約的模式讓孩子學習,當孩子做對時給予鼓勵,但做錯時會給予懲罰。目前已經不再推崇此種戒尿布方法,並許多科學研究發現懲罰會讓戒尿布更不順利,也更容易導致便秘、尿失禁等等健康問題,因此就不特別解釋這種方式了~


目前這六種也是坊間最常出現的戒尿布方式,各位爸媽可以比較一下每種戒尿布的區別,哪種方式最經得起科學家的驗證呢?


目前科學家認為制約法戒尿布會危害孩子的自尊、情緒,甚至會導致便秘的情形,而關於嬰兒戒尿布法則是研究較少,主要原因是與文化背景不同有關。而最快戒尿布的方法是以家長為中心,但前提也是需要等孩子各項發展都準備好,因此戒尿布的開始時間比較慢,同時也是目前唯一一種方式實證與孩子的發展有相關性(但也可能是因為此方法的孩子年紀比較長,所以各項發展也比較完全)。最後,無論是漸進式、或是完全以兒童為中心的方法為目前父母戒尿布的主流,不過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認證說明此種方式就是對孩子的認知或是動作發展較好。


腦媽總結

只要可以讓孩子不要有壓力,任何的戒尿布方式都值得試試看喔。腦媽日後也會分享腦寶的戒尿布歷程給各位把麻參考 :)



參考資料: Dewar, G. (2006-2010). Parenting Science, https://www.parentingscience.com/

McKenzie Pediatrics. (2007). Dr. Barton Schmitt’s toilet training guidelines for parents, https://www.mckenzie-pediatrics.com/shop/images/ToiletTraining.pdf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