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anting yeh

紐西蘭幼稚園的課程規劃


NZ childcare centre

在紐西蘭的規定,正式入學的孩子必須要參加三次的試讀,這三次父或母必須要陪同,每次試讀的時間大概是2-2.5小時,最後還包含一頓午餐,這三次試讀都是不用額外付費。

.

孩子在環境的轉換下,會需要一段適應期,而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孩子可能也會出現社交參照(social referencing)的現象,譬如玩一玩就會看一下父母在不在,或跑過來找父母。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與其他同學玩,並給他一些安全感(譬如說,你可以放心去玩,我們在這邊看你)。但在試讀的期間,父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

.

之後,父母就不會陪孩子一起上學了,所以父母必須在陪同的其間找到孩子比較喜歡的老師,或是比較能跟孩子溝通的老師,然後要和孩子說,「之後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先去找某某老師。」因為腦寶目前還不會說英文,托育中心恰巧有一個中班的老師和一位代課老師會中文,我在試讀的時候會帶著孩子去和那兩位老師多熟悉一點。今天正式上課時,就發現這招奏效了!

.

上次談過學校的環境,這次就來談談課程規劃。

紐西蘭幼稚園或托育中心的年齡分層為小班(3個月~2歲)、中班(2歲~3.5歲)、大班(3.5歲以上)(註:紐西蘭5-6歲就能上小學了)。因為腦寶已經3.5歲了,以下的試讀以大班為例:

.

之前有說過他們看起來沒有課綱,因為他們推崇「玩中學」,他們不會規定孩子一定要在室內或室外,也不會規定孩子一定要參與老師帶的活動,絕大部分的時候,孩子需要為自己的學習做出決定

.

基本上室外和室內各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帶活動,另外一個老師則是注意狀況。

以室內環境來說,分成四個區域:角色扮演、益智區、閱讀區、藝術區,但只有藝術區會有老師帶活動,在藝術區有三張桌子,每天放在桌上的媒材會不一樣,而且每張桌子都有不同主題,譬如說第一天擺黏土、色鉛筆、毛利圖騰,第二天會換成水彩、粉筆、毛線等。孩子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藝術來玩,但如果孩子對藝術比較沒興趣,也可以去旁邊的區域玩耍,每天擺放出來的教具也不一樣,有一次還在室內搭起帳篷呢!

.

室外區也分為:室外沙發閱讀區、室外積木區、沙坑區、跑道區、園藝區、小小體能王區(單槓、小型攀岩、溜滑梯等)、躲貓貓區、和小空地。帶活動的老師會在空地,每天的活動不一樣,有足球、跑步、跳舞,但同樣的,如果你對這些沒興趣,你也可以自己去別的地方玩。

.

每個孩子的能力與興趣是不一樣的,沒必要強求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也不需要把孩子綁在椅子上。在這個年紀的小孩,最重要的是 #探索#嘗試 不同的可能。如果你求知慾超旺盛,你可以自己去閱讀區找書,然後把書帶給老師念,接著你就會發現一堆孩子就會聚集在老師旁邊聽故事,ta-da,新的課程就出現了!

.

而這個想法也延續到小學,紐西蘭的小學也會有興趣探索課程(有點像是我們的社團),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上。

.

唯一一個時間是希望孩子能乖乖坐好的就是吃飯前與吃飯時間。為了讓孩子能從動態順利轉到靜態活動,老師們會在吃飯前會集合孩子一起坐在遊戲墊上。每天帶團的內容不一樣,有時候會唱歌、說故事、或邀請孩子分享他的故事,這時候老師會透過遊戲簡單「教」一些單字,例如: 每天都會有的日曆時間:今天星期幾、幾月幾號、天氣如何

. 點到名的可以準備洗手吃飯:點名的方式千變萬化,譬如:穿紅色的人站起來、名字裡面有M的站起來,讓每次點名變得更有趣,也偷渡了一些 #語言認知#注意力 的考驗。

.

由於目前紐西蘭COVID是橘燈,所以午餐還是由老師幫忙打飯,但是如果警戒解除,這群孩子就要自己打飯,意思就是:你想吃多少,你想吃什麼,#你自己決定。吃完飯後,孩子也要自己收拾碗盤,吃不完也要自己倒廚餘。想上廁所,就自己去脫褲子、穿褲子、洗手,想喝水就自己拿水杯。天氣熱,自己脫外套、天氣冷,自己穿外套。當然如果你能力不到,你也可以請老師幫忙,但如果你沒有提,老師也不會主動幫忙。

.

今天接腦寶的時候,發現他毛帽外套全副武裝包得超好,我一開始以為是老師提前幫腦寶穿好衣服等父母來接,後來才發現.....

腦寶根本一整天沒有脫外套!

================ 我自己是滿喜歡紐西蘭的教育理念啦,培養孩子從小就有自主自理能力,也訓練孩子問題解決同儕關係語言表達能力。但假設一位不會說英文的新生生性害羞又不願意學英文的話,他可以一整天都躲在角落不和同學玩,老師也會尊重他想要獨處的選擇,這樣他的語言刺激就會比較少、同儕的交際也會相對起步較慢些。所以在這裡不會英文的新生,要面對的挑戰真得比較多!


註一:紐西蘭幼稚園體系的師生比是1:6 (2歲以上) 註二:為了讓幼稚園老師有好的耐心,會有輪休制度,大概兩週可以休三天(不含假日喔)

bottom of page